語言
首頁 會議 (GCCCE) 歷屆GCCCE大會 期刊 (JCE) 委員會 主題研究群(SIGs) 工作團隊 論文集 會員專區 相關資源 聯絡我們

終身成就獎

自從1997年成立以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在全球華人社會中以交流和提升為宗旨, 將資訊、電腦及通訊等技術應用於教育,並反映此領域中國文化、語言及教育特色的最有影響力的社群。 為表彰對華人社會計算機教育應用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人才,特制定“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終身成就獎”。

歷年獲獎名單
2015 何克抗教授
2015 李克東教授
2013 林建祥教授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何克抗教授 簡介


honour
各位嘉賓、各位學者、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特別高興,同時也特別感到榮幸,有機會頒發全球華人計算機應用學會終身成就獎予何克抗教授與李克東教授。大陸有些學者說「北何南李」,指的就是這兩位數位學習前輩。事實上,兩位學者的貢獻,也代表大陸數位學習早期一段時間的重要歷程。 但我遇到一個難題,兩位前輩貢獻都很重大,我先頒給何教授,還是先頒給李教授?那麼就照名字的筆畫順序,但是,「何」、「李」兩個字都七畫,中間都是相同的「克」字,還好,最後發覺「抗」是七畫,「東」是八畫。另外,也可以從年齡提供一個參考。為了頒獎,最近確認了一些資料:何教授比李教授早一年出生。 好了,現在介紹何克抗教授。 何克抗教授是大陸第一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並曾任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副主席。告訴大家,「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後面的「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是何教授建議的。前面「全球」兩個字則是我建議的。 何教授在數位學習領域,是我最為欽佩的華人學者。他對研究工作的投入與態度,會讓我想起科學家牛頓與發明家愛迪生:天天研究,天天學習,永遠不會覺得疲倦。學術研究,不只是他的興趣,也是天天陪伴著他的「愛人」(除了他太太之外)。他就是這麼簡單、樸素、純然、好學不倦的學者。 學術方面,首先對西方的教育理論,何教授一方面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抱持懷疑。從他長期的研究,對於教育理論一直有創新的貢獻,可能是因為中文書寫的關係,國際學界所知不多。希望何教授桃李滿門的學生,繼續發揚光大,讓更多的國際學者了解他的重要貢獻。 何教授從他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方法,不只實用可行、成效顯著,具體呈現在他的跨越式學習研究,對大陸未來教育帶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何教授長年進行田野研究:他在教室觀看老師上課,課後再跟老師互動、討論,我從來沒有看過一位數位學習學者有這麼大的毅力與奉獻精神。近年則更多投入改善貧窮農村的教育。 何教授不管是理論、實踐、治學態度等各方面,誠為我們華人學者的典範。 我謹代表「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頒發「終身成就奬」予何克抗教授。
(本文由本學會主席陳德懷教授撰寫)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何克抗教授 得獎感言

衷心感謝「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給我這麼高的榮譽,我實在愧不敢當。剛才學會主席陳德懷教授提到我多年來在「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方面所做的探索(特別是在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讓中小學在教育品質提升方面也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所做的貢獻),實際上不是我個人的研究,而是北京師範大學我所在的研究團隊,自2000年以來先後有30多位博士生、近百位碩士生和多位教授、副教授參與的重大課題。我們之所以持續關注這一課題,是因為這是涉及如何運用「教育資訊化」(臺灣稱資訊科技)的創新理論、方法來促進和實現「教育公平」的重大問題。 目前國際上不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無一不對「教育公平」問題寄予極大的關注,並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事實上,迄今為止,國際上關於「教育公平」,唯一的途徑、辦法就是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所謂「教育機會均等」就是依靠國家撥給大量經費和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的扶持,使和辦學條件有關的各種教育資源(如校舍、實驗室、各種軟硬體設施、特別是師資)儘量均衡配置─不要有地區差異(尤其是不要有城鄉差別),從而使每個人的受教育機會均等。這固然是十分必需、也是至關重要的,但這只能解決「教育起點公平」。眾所周知,「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點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結果公平」這三個方面,而社會和家長們最為關注、也最為重要的是「教育結果公平」。只要貧困地區的孩子同樣能受到良好教育,能考上名牌大學,人們對教育起點的不公平,就不會太介意了。但是,按照傳統教育公平理論,教育起點的不公平,必將導致教育結果的不公平─這幾乎是一條鐵律(不可更改的定律)。而教育起點的不公平是歷史形成的,短時間難以改變(儘管國家和政府已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那麼,這一鐵律能否被打破?也就是在教育起點不太公平、甚至還很不公平的前提條件下,使教育結果相對公平呢?我們北師大的「跨越式教學」研究團隊近十多年來所做的工作,就是想通過把資訊科技的一套高效的理論、模式、方法應用於農村(包括偏遠、貧困山區)中小學的課堂,使之能大幅提升學科教學品質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實實在在體現「教育結果公平」(我們已做過多次城鄉對比測試,證明這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北京遠郊延慶山區試驗校和東城、西城區名校的對比測試;廣州遠郊番禺區沙灣試驗校和越秀、荔灣區名校的對比測試,以及寧夏海原和甘肅宕昌的農村薄弱校和當地縣城名校的對比測試。結果都表明,前者確實能趕上甚至超越後者)。這是目前國際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經驗,這證明:「資訊科技」在創新理論、方法的指引下,確實對「教育公平」(尤其是「教育結果公平」)有重大促進作用。我非常希望我們的成果能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受益,謝謝!
Back to Top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李克東教授 簡介


honour 我很榮幸代表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頒發李克東教授終身成就獎,並 讓我有機會介紹李克東教授。 在研究方面,李教授的主要研究是教育技術科學理論、計算機輔助教育、人工智 能專家系統,以及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此外,他持續推動電腦輔助合作學習的 研究。另外,他長期深入基礎教育第一線,在各地中小學產生廣泛影響。李教 授是一位積極的終身研究者,對新的方向與新的發展掌握精準,對大陸數位學 習研究與推動,有重要影響。 我特別想在這裡,向大家介紹李克東教授對於「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 」的重大貢獻。奠基「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大會」GCCCE與學會的教授,最 開始有四位,就是北京大學的林建祥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的何克抗教授、華南 師範大學的李克東教授,以及中央大學的小弟。其中為大會與學會的成立和推 動,付出最多的,就是李克東教授。 第一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應用大會,由李教授籌備,他克服所有的困難,排除所 有障礙,於1997年5月正式在華南師範大學成功舉辦。大家不要忘記,1996年,兩 岸海峽出現飛彈危機,當時兩岸雙方關係緊繃,而會議之後的兩個月,即1997 年7月,香港也正式回歸大陸。廣州與香港靠近,那段時間的政治氛圍非常特殊 與敏感。就在這外面環境相當複雜的情況底下,第一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 用大會,順利舉辦,而且在會議過程當中,學者之間的互動也非常熱絡,辦得非 常成功,是所有GCCCE當中,其中一次最難忘的大會。 第一屆GCCCE之後,隔了十年,2007年,也是在李教授的領導之下,GCCCE 再一次回到華南師範大學舉辦。 2011年,某一天,我從台灣打電話給李教授,我說,為了面向未來數位學習的 快速發展,並讓GCCCE與學會成為全球華人學者一個平台,以提升研究的素 質。GCCCE,作為歷史最悠久,而且有一批學術水準最高的華人學者作為核 心,我們就要把GCCCE定位為全球華人水準最高的學術會議。(諸位,讓我再 說一遍:GCCCE定位為全球華人水準最高的學術會議。) 我在電話中跟李教授說,可不可以由華南師大安排,舉辦一個幾天的小型會議 ,把GCCCE與學會一些核心成員找來,為未來發展與必要的轉型籌劃。李教 授在電話另一邊聽到我這個請求,二話不說,一口答應,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於 是我們在廣州從化開了幾天的會議,學者有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 自從2011年之後,由不同年齡層的華人學者努力,經過摸索與調整,今天的 GCCCE,我想大家都有信心成為我們全球華人中,學術水準最高的會議。最 近,我們還辦了一個由Springer出版的期刊,叫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簡稱JCE。 從第一屆開始,以及這幾年來我們學會的加速進步與成長,大家有目共睹,我們 要特別感謝李克東教授,在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用各種方式大力支持學會 的發展和提供建議。 另外,李教授長年都對學會提供很多建設性的建議。對於我本人,在與李教授 這麼多年的互動當中,從他做人處事等各方面,學了很多,個人衷心感激! 在此,本人謹代表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頒發李克東教授「終身成就 獎」。
(本文為本學會主席陳德懷教授撰寫)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李克東教授 得獎感言

首先,我衷心感謝學會給我如此崇高的榮譽!在此,我也要感謝我的團隊對我工作的支持,感謝我所在學校校領導對我工作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援,不可能在1997年一個特殊的時期能實現GCCCE的誕生。 在聽過陳德懷教授對我的介紹之後,使我想起中國一位詩人魯藜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寫的一首小詩,它名為「泥土」,只有四句:「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我願意我就是一堆泥土。GCCCE的核心理念與實踐就是要為全球的華人提供一個高水準的學術交流平台,這個理念與實踐就是一束美麗的鮮花,它要生存和成長,需要有水分、營養和泥土來栽培。我就是為這美麗鮮花輸送營養和水分的一堆泥土。18年前,我曾為這束鮮花提供了一塊小小的土壤,讓它生存下來了。18年來,經歷了香港、澳門、新加坡、臺灣的中壢、臺北,大陸的北京、南京、杭州、上海以及美國的等地的培植,如今,GCCCE已經擁有大片的培育這些鮮花的土地,GCCCE出現了一批年輕的精英學者,GCCCE已不僅是一束的鮮花,已經成為一個多姿多采的絢麗的花壇。 18年來,許多的學者都在為GCCCE這個美麗花壇淋水培土,輸送營養,全球華人的許多學者正踏著大地上的這些泥土,已經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了,GCCCE已經成熟,壯大了。我作為一個伴隨GCCCE走過18年的老人感到無比的喜悅和興奮。 再次謝謝大家給我這個崇高的榮譽!
Back to Top

2013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林建祥教授 簡介

honour 林建祥 (Lin Jianxian) 男,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學教授。

1947年10月--1951 年6月學習並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
1952年院系調整到北大數學系任數學系秘書,系副主任等職,
1978年後,復任北大數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84年--到1985年赴美國卡內基--麥隆大學電腦學院做訪問學者, honour 師從諾伯爾獎金獲得者赫爾伯特.塞蒙教授,學習人工智慧。 當時那裡是美國教育技術重要發源地,受其啟發關注理解電腦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美好前景。 回國即從事教育技術在國內的研究推廣工作,是大陸最早一批從事教育技術的工作者。1985年—1990年任北大電腦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 1990年—1994年任北大電教中心電腦輔助教學(CAI) 研究室主任,教授。 曾任”中國CBE學會”副理事長、“ 計算機教育應用促進協會 ”(AACE)亞太分部理事、國際計算機教育應用會議(ICCE98)程式委員會中方副主席。 是“ 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協會 (GCCCE)的創始人之一及顧問。2007年榮獲該協會的貢獻獎,目前已經到達退休年齡,退出以上領導崗位,現任教於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仍從事教育資訊技術的研究工作。並於2012年榮獲“中國教育技術事業傑出貢獻獎”。 十幾年前曾開發智慧的高等數學(不定積分)練習系統。在數學這類課程,如何集成資訊技術, 促進思維能力訓練,發揮電腦的潛力方面有較獨到的見解。 honour 目前關注開發推廣價格低廉而功能強大的掌上回饋與移動計算的設備,使學習工具易於實現人手一台,並可以隨身帶,即實現所謂1對1的理念。特別注意改進教室內有效的教育技術, 作為網際網路這全球性教育骨幹設施環境的有力擴展、延伸。並提倡用教育界較為熟悉的LOGO思想,也即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來作為教育資訊化的理論指導。提倡用不同層次的”微世界”的知識表達方式來表達各種知識, 使學生可以通過有利於自己主動觀察與探試來理解的學習平臺來掌握知識, 使數學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探索,促進深度思考,學得主動,更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近年擔任教育部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利用互動技術發展社會化學習網路的研究>總課題主持人。 該課題在課堂上引進回饋技術,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互,提高老師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學生的興趣、參與性與主動性,大大活躍了課堂。全國現有百個以上的系統實驗班,幾百老師在進行嚴肅的實驗,當前還積極參與與組建”資訊化教育手段研究開發中心”。 honour 現正在全力開發支持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掌上型電腦學習機上聽說讀寫綜合的學習軟體,發揮其可以隨身移動,走到那裡,學到那裡,利用好零碎時間學習語言的優勢,作為網上學習資源的有效延伸,並與教室內的正規培訓恰當結合,以適應當今國際漢語學習熱潮的需要,為漢語走向世界而努力。 主持過國家教委理科高等數學系列課件的開發,完成習題課類型的課件開發,得過國家教委與北京市教學進步獎。曾組織過清華 CAI91,第六屆CBE年會,ICCE98 國際會議 , 推動教育資訊技術在中國的開展。 發表論文20多篇,主要有《人工智慧的若干認識論問題》、《數學CAI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honour《數學教學系統工程實現的探討》、《積極構造微世界環境-高等數學CAI課件品質提高的關鍵》、《一類課程CAI教材建設新的開發模式的建議》、《教學設計的威力 》、《資訊技術與教育革新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球性的網上教育 - ICCE98國際會議的介紹 》。
Back to Top